晒太阳·负暄

徐至中徐至中 NBA 2024-01-18 132 0

■田东江

年度例行体检中。 鉴于若干指标好于我 这个年龄段, 有医生便不免多聊几句, 询问锻炼方式之类。 有一位甚至从电脑中调出我 去年的体检指标进行比对, 指着一个数字问:“喜欢晒太阳吗? ”是的, 我 很喜欢晒太阳。 上班那时, 每天中午去饭堂吃饭前便换好走路的衣服。 吃完, 除了 大雨, 无论何种天气都径直走出大门, 走上一个小时。 晒一晒, 尤其阳光很足的时候, 觉得能晒走一上午的疲劳。

晒太阳, 从前有个很雅的名称:负暄。 那是曝背取暖, 所以一般冬天才晒。 当然了 , 例外总是有的。 七夕, 传统民俗是晒经书和衣裳。 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云, 郝隆在这天“日中仰卧”, 晒肚皮。 人家问他 这是干啥, 他 说“我 晒书”, 他 觉得自己满腹诗书。 东汉边韶说自己“腹便便, 五经笥”, 装的都是学问, 郝隆可能袭其语意。 -太阳

负暄, 典出《列子·杨朱篇》。 云“昔者宋国有田夫”——又拿宋人开涮, “常衣缊黂, 仅以过冬”。 缊黂, 乱麻絮做成的衣服。 “暨春东作, 自曝于日”。 这一晒, 舒服极了 , “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, 绵纩狐貉”。 他 得意地跟老婆说:“负日之暄, 人莫知者;以献吾君, 将有重赏。 ”但有个富邻居告诉他 , 从前有人“美戎菽, 甘枲茎芹萍子者, 对乡豪称之”, 不料乡豪尝了 , 却“蜇于口, 惨于腹, 众哂而怨之, 其人大惭。 子, 此类也”。 你 觉得很好的东西, 人家不一定这么看, 用今天的说法叫“贫穷限制了 想象力”。 但“献曝”一词也就此诞生, 表示所献菲薄、浅陋但出于至诚的谦辞。 如苏轼《教坊致语》所云:“而献芹负日, 各尽野人之寸心。 ”动机无可厚非。 -太阳

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引用了 该典:“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, 欲献之至尊, 虽有区区之意, 亦已疏矣。 愿足下勿似之。 ”山涛任吏部尚书郎时, 想请嵇康出来替代自己的职务, 而在嵇康看来, 山涛此举正属于野人献曝, 相当愚蠢, 咱们两个对官位的认识根本就是南辕北辙。 当然, 嵇康言辞尖刻, 激愤之情溢于言表, 未尝没有针对司马氏政治的成分。 -太阳

单纯的晒太阳, 好处多多。 如周密《齐东野语》云:“袁安卧负暄, 令儿搔背, 曰:‘甚快人意。 ’”又云“晁端仁尝得冷疾, 无药可治, 惟日中炙背乃愈”。 但史上文人墨客尤其是经历宦海的那些, 他 们笔下的晒太阳, 更多是将此视作消泯忧愁、抚慰心灵的理想生活方式。 陶渊明《咏贫士》七首之二, “凄厉岁云暮, 拥褐曝前轩。 南圃无遗秀, 枯条盈北园”云云, 意谓虽然荒凉如此, 但“闲居非陈厄”, 不像孔子那样是被困住了 , 而是自己的选择。 那么, 同样是负暄, 其背后的情感形态因作者的际遇不同而意味不同。 -太阳

白居易有首《约心》:“黑鬓丝雪侵, 青袍尘土涴。 兀兀复腾腾, 江城一上佐。 朝就高斋上, 熏然负暄卧。 晚下小池前, 澹然临水坐。 已约终身心, 长如今日过。 ”那是元和十一年(816)他 在江州写的, 头一年, 他 因上书言事被贬谪江州司马, 心灰意冷, 反正白头发都这么多了 , 每天晒晒太阳就算了 。 由江州司马迁忠州刺史后, 元和十四年(819), 他 又写了 首《负冬日》:“杲杲冬日出, 照我 屋南隅。 负暄闭目坐, 和气生肌肤。 初似饮醇醪, 又如蛰者苏。 外融百骸畅, 中适一念无。 旷然忘所在, 心与虚空俱。 ”啥也不想做, 每天晒太阳最好, 心态仍然没有缓过来。 -太阳

司马光《上元书怀》也是这样:“老去春无味, 年年觉病添。 酒因脾积断, 灯为知疴嫌。 势位非其好, 纷华久已厌。 唯余读书乐, 暖日坐前檐。 ”邵雍还和了 一首:“养道自安恬, 霜毛一任添。 且无官责咎, 幸免世猜嫌。 蓬户能安分, 藜羹固不厌。 一般偏好处, 曝背向前檐。 ”将茅檐负暄抽象为与庙堂酬酢相对的观念定位, 意味着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选择, 而视前者为向往所在。 -太阳

有人研究, 负暄作为一种题材, 经由历代诗人开掘进入诗歌, 至宋大为盛行。 不少人的斋堂号, 已露出端倪。 如唐既有“炙背庵”、邹浩有“炙背轩”、李昭玘有“负日轩”、周紫芝有“负暄亭”、楼钥有“白醉阁”等。 《齐东野语》中, 周密介绍了 自己的“献日轩”:“幕以白油绢, 通明虚白, 盎然终日, 四体融畅”。 又云王直方“尝名日窗为‘大裘轩’”, 谢无逸还不无幽默地赋诗一首, “小人拙生事, 三冬卧无帐, 忍寒东窗底, 坐待朝曦上。 徐徐晨光熙, 稍稍血气畅, 薰然四体和, 恍若醉春酿。 此法秘勿传, 不易车百辆”云云。 民间则把阳光径直呼为“黄绵袄子”, 表现出一种质朴的青睐。 《鹤林玉露》云:“壬寅正月, 雨雪连旬, 忽尔开霁, 闾里翁媪相呼贺曰:‘黄绵袄子出矣! ’”-太阳

当代张中行先生有著作《负暄琐话》《负暄续话》和《负暄三话》, 记其大半生中可传之人、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。 在《负暄续话》“后记”中, 他 说“有不少人不知道‘负暄’是什么意思, 问我 ”, 然后就拈出《列子·杨朱篇》进行解释。 其实, 在前一册《负暄琐话》的“小引”中, 先生写得已经很明白了 :“左思右想, 似乎可做的只有早春晚秋, 坐在向阳的篱下, 同也坐在篱下的老朽们, 或年不老而愿意听听旧事的人们, 谈谈记忆中的一些影子。 ”那些发问的人, 其实根本没有看书。 -太阳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喜欢0发布评论

评论列表

发表评论

  • 昵称(必填)
  • 邮箱
  • 网址